Cellulose Derivatives
作者:Heinze, Thomas
出版社:Springer
链接:点击此处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纤维素化学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包括多种新型溶剂的使用以及可控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纤维素衍生物,极大的扩展了纤维素工业的应用范围。由于纤维素的天然可得性,研究纤维素化学对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纤维素衍生物》结合前沿的研究成果,分七章从不同角度全面展现了纤维素衍生物化学的现状与前景。
本书首先介绍了纤维素的分类以及来源,即来源于植物的纤维素以及来源于细菌的纤维素,细菌纤维素比植物纤维素纯度更高,不含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并具有更高的结晶性和力学强度。纤维素经过结构改性,可以获得多种纤维素功能材料,包括微晶纤维素,纤维素纳米纤维等。第二章介绍了纤维素衍生物的结构特性,包括核磁共振、体积排阻色谱等分析方法。第三章主要描述了纤维素的溶解和活化,从传统的溶剂(氢氧化钠,液氨等)到新型的有机溶剂(二甲基乙酰胺/LiCl体系),这些纤维素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也得到了深入的研究。本章还着重讨论了基于晶内溶胀和晶间溶胀的纤维素活化方法。第四章给出了纤维素衍生化的一些方法和基本原理,例如纤维素反应时的不完全性和随机性使得产物复杂并且不可分离,因为所有副反应都存在于聚合物长链上。纤维素的存在状态、溶解与否,都会影响反应的区域选择性。纤维素衍生化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纤维素的溶解以及活化,由于纤维素作为固相存在时反应仅在表面进行,得到的衍生物不均匀,因此将纤维素溶解后进行反应,选择性和均匀程度都会大大提升。第五章是纤维素酯及其应用,包括工业上和实验室的合成方法,不同种类纤维素酯的特征与应用,例如将磺酸酯用于亲核取代反应以制备其他纤维素衍生物,磺酸盐作为生物医用材料以及多相催化剂等。第六章主要叙述了多种纤维素醚的制备与应用,包括阳离子型纤维素醚,阴离子型纤维素醚,非离子纤维素醚(包括硅醚)。在最后一章,作者给出了氧化等其他修饰纤维素的方法,并对衍生物性能做了展望。
《纤维素衍生物》一书系统阐述了纤维素衍生物合成的最新进展以及应用,适合有机化学以及纤维素化学相关的研究人员和高校师生阅读。
书评作者:金麒生
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学院
研究方向为金属有机化学